讯传网做有影响力的商业信息网站!  
电话:0817-2166602 邮箱:3226279093@qq.com
文章搜索
官方微信
网站首页 |  最新资讯 |  作品展示 |  餐饮美食 |  文化遗产 |  特色旅游 |  房产楼市 |  财经证券
教育培训 |  南充非遗 |  公益服务 |  生活服务 |  健康养生 |  先锋人物 |  摄影专区 |  讯传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仪陇金龙舞的坚守与创新
时间:2021-03-15 09:17:15   来源:南充晚报
 
       仪陇的民间文化底蕴深厚,种类繁多,剪纸、篆刻、龙舞等民间文化都是仪陇的“乡土记忆”。仪陇金龙舞是其中一种,它反映着人们的审美情趣,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滋养着一代代仪陇舞龙人的梦想。3月7日, 记者联系到仪陇金龙舞的非遗传承人李晓艳,去探寻金龙舞的前世今生。
回忆 从小对龙舞有特殊情感
  相传,仪陇龙舞是很早时期一位做生意的商人带到仪陇,后来迅速在仪陇境内及周边流传和发展。“据民间龙舞老辈们和县文化馆的老师们口传,早前的民间艺人,为了增加走街串巷及适应各种场合表演的灵活性等,逐渐将原有多节龙灯的龙身加以精简,表演人数也随着龙灯的节数配置。”李晓艳告诉记者,由此, 仪陇的龙舞有多节大龙舞、五节龙舞、板凳龙舞等不同的龙舞类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仪陇县就带着“五节龙”参加过各级赛事,龙衣红黄搭配,以金布镶嵌,在太阳光下金光闪闪。因这金光闪闪的“盔甲”又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金龙”,其精湛的技艺表演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金龙舞”由此得来,也成了仪陇龙舞的代名词。在民间,人们的叫法又分为“大金龙”和“小金龙”,或“大彩龙”和“小彩龙”。
  在李晓艳儿时的记忆中,除了木偶戏和川剧, 留给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节庆的龙舞。“我父亲是金龙舞师傅。在那时, 青壮年男性街坊们除了茶余饭后的聊天外, 还经常在父亲的组织下训练龙舞, 或自娱自乐, 或组队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节庆活动。 我也时常跟着父亲去看他们训练, 听着父亲悉心的讲解, 看着街坊们一招一式的演练, 让我自小就对龙舞有了特殊的情感。”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李晓艳说。
  “父亲先是吆喝着带领大家到一个宽敞平地,摆开架势,擂鼓起势,一声呐喊后,蛟龙长驱直入,圆场布阵,叠加亮相,威风凛凛。一时间,周边雷动的鼓声、父亲的口号声、队员们的呐喊声响彻云霄,气壮山河。一个套路下来,所有的人大汗淋漓,但他们却大呼过瘾。” 李晓艳告诉记者,那时的她, 在队员们噼里啪啦倒地之时,只会噌地闭上双眼,不敢直视,嘴里替他们直呼痛快;但在队员们一个一个叠加动作时,又会静静地睁大双眼, 双手合十替他们祈祷别摔下来,“尽管那时我还不太懂龙舞对人们的意义,但我能从龙舞的精彩套路中感受到一种勇敢坚持热爱的情愫。”
传承 上百人参加龙舞培训
  仪陇龙舞种类繁多, 内容丰富,是仪陇民间传统文化的宝贝,只可惜现在舞的人越来越少。李晓艳告诉记者, 她父亲曾说过,“小金龙舞” 灵活性虽然高,但要融入技巧性的表演才具有艺术特性和观赏度, 而这样同时增加了表演的难度;耍龙灯,不仅仅是祈福祝愿, 还应传递和激励人们要不惧苦累、勇敢奋进、乐善施人、赋予苍生万福的龙精神,“如果舞龙人缺乏这种人文精神传承,以及龙舞操作技巧的匮乏,龙舞也就失去了该有的意义和精彩。”李晓艳说。
  为了更好地传承仪陇龙舞文化,2015年, 仪陇县文化馆开展了仪陇县首届龙舞培训活动,来自全县社区、 学校和各乡镇的龙舞爱好者上百人参加本次培训活动。 李晓艳作为龙舞指导老师之一,为大家尽心讲解、示范和指导龙舞基本动作、套路等。
  复兴彩狮乐队的队长曹华明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并从活动中收获了许多经验。“舞龙舞狮是我们当地的特色, 我跟师傅学艺时便学会了舞龙, 至今已有近三十年。舞龙不是一个人的工作,需要与队友配合默契,协调统一,团结一致才能达到最佳水平。”曹华明说,舞龙虽说很累,但乐在其中,还能感悟到龙舞精神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愿望 打造一批特色龙舞队伍
  30年来,李晓艳带着龙舞精神,带着田埂上泥土的芬芳走进了各种特色文化的大家园。“由我创意并和同事们成功创办的仪陇县‘离堆欢歌’文化品牌,是我们创新群众文化工作一个新的思路。”李晓艳说,其中,“离堆欢歌”春节民俗踏街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让龙舞重新回到了民俗表演的舞台,也给了她莫大的信心。
  “为更好地传承此项民族传统文化,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努力把仪陇县龙舞传承基地打造成功,让龙舞走进校园,成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课余活动同时,让龙舞精神成为培养孩子们团结、勇敢等德行修为的良师益友。”李晓艳告诉记者,2013年10月,仪陇金龙舞被列入南充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我个人对龙舞有很深的热爱情结, 除了儿时受父亲的影响,还有对龙这种远古祥瑞之物的敬畏和爱。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有着民族气节的忠魂。 传承龙舞,不仅是传承民间技艺,还应该传承龙的传人所追崇的团结友爱、勇敢奋进等优秀人文精神和民族气节。”谈及未来传承之路, 李晓艳说,她将采取多途径、多元化的模式进行普及和传承,“一是继续深入挖掘仪陇龙舞的精髓,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二是与现有龙舞队保持共享共建的模式,继续做好辅导提升和引领传承工作。三是努力打造龙舞传承基地,结合实际逐渐完善新的传承模式,展开普及和推广,打造一批特色龙舞队伍。”
 
编辑:飞鱼
最新推荐    
讯传网版权所有 主办南充讯传网络有限公司
讯传网打造有影响力的商业信息网站 24小时客服:0817-2166602 QQ:322627909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川)字第0048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川网文 (2020) 1927-399号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号:川B2-20190242 蜀ICP备150066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