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传网做有影响力的商业信息网站!  
电话:0817-2166602 邮箱:3226279093@qq.com
文章搜索
官方微信
网站首页 |  最新资讯 |  作品展示 |  餐饮美食 |  文化遗产 |  特色旅游 |  房产楼市 |  财经证券
教育培训 |  南充非遗 |  公益服务 |  生活服务 |  健康养生 |  先锋人物 |  摄影专区 |  讯传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方寸之间“织”锦绣古老技艺薪火传
时间:2022-02-24 09:45:59   来源:南充日报
 

  杨淑芬(右)进行丝毯生产技术指导

  织毯过程

  手工打结丝毯,是用手工绾结裁剪的方式编织的丝毯。在阆中,丝毯编织技艺是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因其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乃至收藏价值,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日前,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杨淑芬成为手工打结丝毯编织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虽早已过了退休年龄,杨淑芬仍不舍离开丝毯生产第一线,指导工人方寸之间“织”锦绣,让该项技艺薪火相传。

  A 20多岁入行开启“织毯”之缘

  四川银河地毯有限公司是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手工打结丝毯全流程制作企业,也是杨淑芬工作了40余年的地方。

  日前,记者来到该公司的编织车间,偌大的厂房内整齐摆放着一排排机架,女工们正在忙碌着,双手穿梭于丝线之间,不一会儿便打结编织出密密实实的一排。这个过程像织毛衣,又像绣十字绣,一排又一排最后组成一张丝毯。不仅要求编织工人有耐心、有技巧,还要具备很强的审美能力、色彩辨别能力。

  杨淑芬现年66岁,虽然早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但她仍然不舍得离开丝毯生产的第一线。现担任副厂长的她,每天都会按时到编织车间,负责丝毯生产的技术指导、作品审核和该项技艺的传承教学。

  自古以来,阆中蚕桑业发达。明代著名学者郭子章的《蚕论》写道:“经浙至川,阆中蚕桑最盛”。“发达的蚕桑业促进了手工打结丝毯编织的发展,自明朝开始,阆中就出现了丝毯编织作坊,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工作间隙,杨淑芬向记者讲起了丝毯编织的悠久历史。据她回忆,该项产业发展最盛是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丝毯编织是阆中很多家庭的主要谋生职业,产品远销欧美。

  阆中县丝毯厂为四川银河地毯有限公司的前身,能进入该厂,成为一名编织工人是许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职业。这份幸运降临在杨淑芬身上,20多岁的她在一次招工中脱颖而出,成为阆中县丝毯厂的编织工人。由此,开始了她与手工打结丝毯一生的缘分。

  B师徒传帮带徒弟成为技术骨干

  与机织丝毯相比,手工打结丝毯使用价值、观赏价值,乃至收藏价值都更高。

  杨淑芬拿起一幅由她制作的丝毯挂画。记者看到,该画名为《花团锦簇》,长60余厘米、宽40余厘米。画的主体是一个大大的花篮,里面装满了盛开的红玫瑰、雏菊、紫罗兰、百合花等,细看,一朵花就有十几种颜色,红中有粉,粉中有白,白中有红,向阳的一面颜色淡一些,背阴的地方颜色深一些,精巧无比,机械化生产无论如何也达不到。

  “整幅画虽然面积不大,但手工打结27万个,制作周期长达半年。”杨淑芬说,一块小小的丝毯,从图案设计、挂经过纬、打底栽绒、手工平毯,到丝毯成形共包含7道工序,70多个生产环节,如果面积再大些,耗费熟手织工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非常常见。

  “丝毯编织技术难度大,要求高,习艺周期长,是一件苦差事。”杨淑芬说,阆中手工打结丝毯编织技艺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以家族传承方式为主,后来,成立了工厂,多以师徒方式进行传承。由于工资不高、工作辛苦,往昔的美差变成了苦差。如今,厂内有工人百余人,能独立编织一幅完整丝毯的成熟技工不足百人。

  杨淑芬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项技艺,公司投资新建了中国丝毯文化创意产业园,专门打造了非遗传习基地,加强对丝毯手织技艺的“生产性保护”。这些年来,她先后带了300多名学徒工,留下来的大多数成为了生产技术骨干。作为该项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她将进一步搜集研究传统编织技艺,发挥老技工“传帮带”作用,让这门古老的技艺继续传承下去。

  人物档案

  杨淑芬,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四川银河地毯有限公司副厂长。师承卢兴琼,擅长织造编织、片剪及整修技艺,能独立制作产品、传承教学、修复产品存在的各种瑕疵。创作的丝毯《花团锦簇》获得2014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优秀奖,制作的丝毯《祥龙》和《大丽花》获得“第五届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从业40余年,她先后带了300多名学徒工。

 
编辑:飞鱼
最新推荐    
讯传网版权所有 主办南充讯传网络有限公司
讯传网打造有影响力的商业信息网站 24小时客服:0817-2166602 QQ:322627909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川)字第0048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川网文 (2020) 1927-399号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号:川B2-20190242 蜀ICP备150066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