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四川省第六届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决赛将于10月10日至13日在成都举行。此次入围决赛作品共有57个,其中,由南充市杂技团创排的节目《蜀·曦》成功入围非曲艺类作品名单。
 以单人绸吊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蜀·曦》。
日前,记者采访了《蜀·曦》编导梅林,了解该节目的创作故事。
创作灵感源于南充非遗
日前,记者走进南充市杂技团时,一场变幻莫测、令人叹为观止的“空中芭蕾”正在精彩上演。只见两条红色的丝绸从房屋最高点垂落,一名杂技演员在绸带上倾情演绎飞跃、旋转、倒挂等各种高难度动作。
“2022年,我们为参加第十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评选,专门创排了杂技节目《蜀·祭》,这也是《蜀·曦》的前身。”见到记者,《蜀·曦》编导梅林讲述起了节目的创排历程。她介绍,除此之外,《蜀·祭》还曾参加了第三届“技炫巴蜀”川渝杂技魔术展演。展演结束后,她们又对节目的内容进行了二次打磨和修改,最终形成了如今的《蜀·曦》。
据悉,该节目由市杂技团王丽担任技术指导,18岁的女演员米兰担任主演,通过杂技演员精湛的绸吊技巧,表现一名女子从接受悲惨命运到勇敢选择抗争的曲折过程,展现了其面对人生低谷时的乐观精神和面对困境的积极从容。
“节目创作灵感源自南部傩戏和阆中巴象鼓舞。”梅林介绍说,《蜀·曦》以神秘的古蜀文化为背景,以单人绸吊为艺术表现形式,融入了傩戏和巴象鼓舞等元素,将紧凑的节拍、神秘的舞蹈、惊险的动作融为一体,期待带给观众震撼的视听感受。
展示本土文化艺术魅力
据了解,四川省第六届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决赛将于10月10日至13日在成都举行。
据介绍,相比较传统的杂技节目,《蜀·曦》充分挖掘南充非遗元素,把高难度杂技动作与舞蹈、非遗、地方特色文化等融合在一起,不仅使之更具思想性、主题性、艺术性,观众代入感也更加强烈,同时,对演员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蜀·曦》主要采用了绸吊的形式加以表演,这就需要演员有惊人的臂力,辅以强大的身体平衡控制力,才能在绸带飞旋运动中完成表演。”梅林感慨地说,作为高空杂技的重要形式,绸吊借助舞台、绸缎与动作的融合来展现艺术,使观众在视觉上产生广阔的空间感、动作的立体感、技巧的惊险感、凌空的悬念感。因此,演员们在练好基本功的同时,也会加强动作美感的训练。
在绸吊上看似简单的一次转身、一次翻转,其背后离不开努力训练所付出的辛勤汗水。梅林告诉记者,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排练任务,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所有人都是用最饱满、积极的状态去应对。
“在排练过程中,我们还对作品的动作、表情等细节进行了再次打磨、调整,希望能以最佳的状态呈现作品。”梅林说,此次参加全省政府序列艺术领域的高级别、高规格、高水平专业赛事,和全省的高手“过招”,不仅可以提升大家的艺术创作生产水平,也迎来对《蜀·曦》进行全面展示的好机会。大家将全力以赴,通过舞台向全省观众展现出南充本土文化艺术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