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传网做有影响力的商业信息网站!  
电话:0817-2166602 邮箱:3226279093@qq.com
文章搜索
官方微信
网站首页 |  最新资讯 |  作品展示 |  餐饮美食 |  文化遗产 |  特色旅游 |  房产楼市 |  财经证券
教育培训 |  南充非遗 |  公益服务 |  生活服务 |  健康养生 |  先锋人物 |  摄影专区 |  讯传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面人张:巧手捏面塑指尖传非遗
时间:2021-12-02 11:06:33   来源:南充日报
 

  张雄志正在制作面人

  张雄志在晋城中学面塑社团上课

  红面长须的关公、婀娜多姿的仕女、怒目的张飞、抱鱼的童子……简单的面团在指尖流转,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脱手而成。40多年里,张雄志用一双巧手塑造面中百态,行走半生传播非遗文化。

  近日,笔者走访74岁的西充面塑非遗传承人张雄志,倾听他的“面塑人生”。

  结缘与继承

  初次见到张雄志,他正伏在案前专心致志地制作面塑作品。只见彩色面团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刻刀灵巧地点、切、刻、划,顷刻间一只机灵的“小鸟”便从手中诞生。

  制作面塑40多年来,张雄志家里珍藏着不少面塑作品,“他们就像我的老朋友一样。”张雄志如数家珍地向笔者一一展示,滔滔不绝地讲起他与面塑的故事。

  上世纪70年代的西安街头,一位山东籍的面人老师傅摊前簇拥了不少人围观购买。26岁的张雄志盯着师傅的手看得入神。从小就喜欢民间艺术的他当天便向老师傅拜师学艺,却被老师傅一口回绝。于是他每天来到老师傅摆摊的地方帮忙。经过大半个月的“穷追不舍”,老师傅终于被张雄志打动,收他为徒。此后,张雄志便跟着师傅辗转西安、兰州、武汉等地,走街串巷做起了面人生意。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白天,张雄志认真观察师傅捏面人的手法。晚上,在微弱的灯光下,他一遍遍反复练习。“不捏像了睡不着。”张雄志说。就这样,他跟随师傅学习了两个多月。

  回到家乡西充后,张雄志挑起了面人担子,在西充、南部、阆中各地捏起了面人。久而久之,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面人张”。

  发扬与创新

  “制作面人有三个步骤,首先是制作面团,其次是塑造面人形象,最后进行后期加工。”张雄志介绍,在制作面人的过程中,他发现用普通面粉捏成的面人表面易开裂、发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不断研究配方,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以不同比例反复试验,再加上一定量的防腐剂、乳胶粉等,如此制作的面人可保持七八年不变形、不干裂、不褪色、不发霉。

  如果说手法上的精准是硬功夫,那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细腻的观察力就是不折不扣的“软实力”。美术基础知识,人体结构知识,男女老幼、不同民族的头型、五官和身体特征等,张雄志无不涉猎。

  “捏面人之前要做到胸有成竹,不仅外形要像,更重要的是要捏出神韵。”张雄志告诉笔者,只有全面了解面人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让作品有灵气、有生气。为此,他大量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揣摩人物性格、神态、心理。“只有这样才能让面人‘活起来’。”

  在张雄志家里,关公、张飞等面塑琳琅满目,喜羊羊、光头强、熊大等动漫人物让人眼花缭乱。

  “面塑也要与时俱进。”张雄志说,为了制作好卡通面塑,他天天和孙子一起看动画片,并用手机将电视上的画面拍下来,对照着照片一遍遍练习。他还结合西充历史制作了纪信将军、张澜先生等人物面塑,让作品更具时代特色和地方特点。

  经过不断创新,张雄志的面塑作品更加丰富,并吸引不少人“来图定制”。2020年,张雄志的面塑技艺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县级非遗。

  守护与传承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爷爷教大家捏一个小青蛙。”近日,在西充县晋城中学面塑社团课堂上,张雄志和徒弟罗荣华正手把手教学生捏面人。随着手法的不停变换,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青蛙”跃然而出,同学们惊叹不已。

  从2020年开始,张雄志和罗荣华每周都要去西充的几所幼儿园和中小学上面塑课。为了让更多学生对面塑产生兴趣,他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材料上选择孩子们常用的超轻黏土,带领他们制作喜欢的动画人物,同时讲授中国传统文化。

  “小罗静得下心,是个苗子!”看着一旁罗荣华正在耐心指导学生制作面塑,张雄志告诉笔者,罗荣华是他的五六个徒弟中唯一坚持下来的。谈及如何守护和传承面塑技艺,罗荣华说:“一方面要继承传统面塑精髓,同时要在传统基础上开拓创新,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会贯通。”

  罗荣华和孩子们对面塑的热情让张雄志看到了面塑传承的希望。“以前面塑只是养家糊口的手艺,如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张雄志说,“让更多人了解面塑、喜欢面塑,让传统文化走进人民心中,就是对面塑最好的传承与守护。”

 
编辑:飞鱼
最新推荐    
讯传网版权所有 主办南充讯传网络有限公司
讯传网打造有影响力的商业信息网站 24小时客服:0817-2166602 QQ:322627909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川)字第0048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川网文 (2020) 1927-399号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号:川B2-20190242 蜀ICP备150066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