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传网做有影响力的商业信息网站!  
电话:0817-2166602 邮箱:3226279093@qq.com
文章搜索
官方微信
网站首页 |  最新资讯 |  作品展示 |  餐饮美食 |  文化遗产 |  特色旅游 |  房产楼市 |  财经证券
教育培训 |  南充非遗 |  公益服务 |  生活服务 |  健康养生 |  先锋人物 |  摄影专区 |  讯传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她“复活”了一个动物世界
时间:2021-07-29 09:34:52   来源:南充晚报
 

  棕编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技艺,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织工艺品。棕编运用编织技巧,通过撕、拉、绕、刺、穿等手法进行艺术创作。一把剪刀,几枚棕叶,一双巧手,编出了千姿百态的世界,也编出了手艺人的坚守。2020年,何礼清成为嘉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棕编的传承人,她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编出了许多优秀的工艺品。正是这份坚持与热爱,让这一门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手艺在她的手中变得更加精彩。

  何礼清正在棕编

  棕编蚂蚁灵动传神

  棕编蚂蚱形态逼真

  从小埋在她心里

  走进何礼清的家,一眼便望见桌上摆放了各类可爱的棕编作品:蚂蚱、蝴蝶、蜻蜓……不仅栩栩如生,而且精致灵动。让记者感到神奇的是,仅靠几片棕榈叶、一把剪刀,她就能编出一个迷人的“动物世界”。

  在记者面前,何礼清向记者展示了她的技艺。只见她拿出一小片棕榈叶,将硬杆撕下做支架,一片棕榈叶在她指尖翻转。不一会儿,一只精巧逼真的蚂蚱就出现在记者眼前。

  “小时候,我们家里有很多竹编制品,家人也会竹编。后来,觉得竹编容易伤手,便开始用棕榈叶作原材料。”何礼清告诉记者,小时候看到家里人使用棕榈叶能编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就觉得很神奇。每次,去曾祖父家里,她都会静悄悄地站在一旁观察,“只见曾祖父双手并用,扯、拉、叠、剪、插……一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就出现在眼前。当时,我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经常向曾祖父请教棕编的基础手法。”

  后来,何礼清从基础开始,一点一点地摸索,慢慢地总结出更多棕榈编织手法。同时,她融入自己的思想,编织出来的东西也越来越精致了。

  “近年来,为了照顾孩子,我没有去上班,但对棕编一直没有放弃过。一有空,我就会进行棕编。”何礼清说,这些年,棕编成了她唯一的业余爱好,每次看到自己的作品,就会特别有成就感。日积月累,她对棕编兴趣也越来越浓厚。由于对棕编的热爱和坚持,何礼清的技艺愈发娴熟,她编的东西变成了精致的工艺品。

  棕编工序

  看似容易其实难

  “要编出这些作品,过程看似简单,但从选叶开始到完工,要经过数十道工序。这些工序看起来不难,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在编织过程中,要结合很多不同的编织技巧,编成一件作品快的两三分钟,慢的则要花一个多礼拜。所以,我把空闲时间都用在了棕编上。”何礼清说,棕编首先是选叶,要选择棕榈树刚发出来未完全展开的新叶,鲜叶作品颜色鲜亮,但是保存时间很短,所以需要喷洒水或者浸水保湿延长保存时间。

  “为了方便制作,容易保存,采叶回家后通过水煮、捆扎、晾干、裁叶,棕榈叶便变得绵软,可以拉、拽、折叠,再搭配上合适的骨架,就能随心所欲地进行棕编了。”何礼清说,每位棕编艺人做出来的动物种类、形态大小各异,展现出来的棕编作品也都各有特色。为此,她经常跑到田间地头去观察动物的外观和形态。

  “棕编是一项非常耗时费事的手工活,要想编织出一件大作品,首先需要画出草图,不然编的时候,容易出现比例不协调的状况,则需返工。”何礼清说,所谓匠心或许就是哪不厌其烦地把作品做到极致。

  棕编传承

  期盼更多人参与

  据了解,何礼清与棕编打交道20余年,编出的棕榈作品至少有5000件。岁月的磨砺使得她的技艺更加精湛,现在单凭眼睛一扫动物的姿态,其编织技法就了然于心,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十二生肖,她都能用棕叶编织出来。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棕编,何礼清经常与来自不同地方的棕编爱好者探讨。出于对棕编的情有独钟,何礼清花了不少的时间钻研实践。经过多年的钻研和磨炼,何礼清的每件棕编作品更加生动传神。

  何礼清告诉记者:“我很庆幸自己会这门技艺,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条棕榈叶在我的手中能幻化成一个精美的艺术品,这让我非常欣慰。但是,这门技艺在当今高科技时代显得并不吃香,我希望可以在这门非遗技艺的传承上做些努力。”

  “棕编是一种古老的技艺,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我会一直坚守。如果需要,我可以到学校里去教一些愿意学习这门技艺的学生,把这个传统的技艺传承下去。”何礼清坦言,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棕编,喜欢棕编作品。特别希望年轻人能加入到棕编队伍,不断地创新,让传统的棕编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关链接

  何为棕编?

  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棕草制品,古来有之。长江流域的棕编主要产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四川、贵州、湖南和江南等地,以四川新繁棕编和湖南棕编玩具最负盛名。此外,贵州塘头棕编提篮、浙江武义棕绷亦很有名。四川新繁棕编是新都县新繁镇传统产品,有200多年历史。

  南方农民生产使用的雨具──蓑衣,就是用棕叶丝和棕绳制作而成。唐代张志和有歌咏江南渔家生活场景的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据说,上古时,古人无衣可穿,就剥来毛棕编成蓑衣。后来,蓑衣就受到山里人的崇拜和喜爱,人们出入皆披之,一避风雨、二来御寒,由此可见人们利用棕制品的历史已久。

  棕编蓑衣

 
编辑:飞鱼
最新推荐    
讯传网版权所有 主办南充讯传网络有限公司
讯传网打造有影响力的商业信息网站 24小时客服:0817-2166602 QQ:322627909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川)字第0048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川网文 (2020) 1927-399号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号:川B2-20190242 蜀ICP备150066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