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传网做有影响力的商业信息网站!  
电话:0817-2166602 邮箱:3226279093@qq.com
文章搜索
官方微信
网站首页 |  最新资讯 |  作品展示 |  餐饮美食 |  文化遗产 |  特色旅游 |  房产楼市 |  财经证券
教育培训 |  南充非遗 |  公益服务 |  生活服务 |  健康养生 |  先锋人物 |  摄影专区 |  讯传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旅游  
 
升钟湖这里藏着水天一色的诗意画卷
时间:2023-05-18 08:53:01   来源:南充晚报
 

  肥美的升钟湖鱼

  南部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升钟湖凤凰岛水域碧波浩渺南部记者站夏雨婷摄

  自然的馈赠,成就浑然天成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厚重的历史,沉淀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历久弥香。坐落在南部县西北部的升钟湖,汇千水、穿万壑,滋养蜀地山川沃野,造就秀丽风景,孕育灿烂文化。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南部县升钟湖,领略升钟风光,山水相依,如诗如画;探寻升钟文化,势如长河,灿若繁星。

  Part1 红色文化百年流芳

  踏足升钟,升钟水库纪念碑、升钟寺起义纪念馆、起义古战场——铁炉寺、古西水县遗址、河楼古寨等建筑古色古香、韵味独特。透过其沧桑的外表、古朴的风貌,仿佛读到那段凝固的历史。

  5月11日,记者来到升钟镇红军广场,远远就看到笔直高挺的升保起义纪念碑巍然耸立,庄严肃穆。碑面一颗红星下,书“升保起义英烈永垂不朽”10个红色大字。

  “没有革命先烈的顽强斗争,就没有现在的美好生活。”南部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研究“升保起义”这段历史,就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先辈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在战争年代,升钟人民敢于推翻压迫、勇于流血斗争。而在和平年代,这里的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与革命先烈骨子里的不屈不挠精神一脉相承,建设升钟水库就是很好的例子。

  据有关资料记载,从1901年到1985年的84年间,川东北地区出现严重干旱的就有24年。“要改变川北地区的贫穷落后面貌,首先要治旱。”升钟水库建设由此拉开了序幕:1957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在西河兴建升钟水库;1972年,当代著名水利专家、时任原水利电力部革委会副主任、副部长钱正英对大坝选址一锤定音;1976年,原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升钟水库建设;1977年开工建设;1984年落闸蓄水。后来,胡耀邦同志为升钟水库题词……

  如今的升钟湖,俨然胜境明珠。人们钟爱升钟湖,不仅因她的秀美,更因她的博大、泽被一方。升钟库区涵盖南部县升水、西水、双峰、神坝和阆中木兰、剑阁金仙等乡镇,面积517平方公里,各类渠系2420.7公里,控灌总面积约211万亩。升钟湖灌区涵盖仪陇、阆中、南部、西充、顺庆、嘉陵、蓬安、剑阁、蓬溪、武胜10县(市、区),辐射面积5685平方公里。13.9亿立方米的库容量,令其有“水立方”的美誉,4市10县(市、区)300余万人受她滋养,成就了其“西南第一湖”之称。

  Part2 渔家文化绚烂多姿

  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索取,到爱鱼善渔、亲水护水的反哺,在长期耕湖牧渔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升钟人的观念在转变,传统习俗随之潜移默化成弥足珍贵的渔家文化,创造出渔歌、渔灯、鱼拓画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

  鱼拓画起源于宋代,以前没有手机、相机等成像留影的科技产品,渔民们在捕获到稀奇少见的鱼种后,为了记录保存其形象,便采用了传统的拓印手法。随着时间推移,鱼拓与绘画、书法等艺术融合,逐步发展成为鱼拓画艺术。

  独具匠心的升钟湖民间艺人,借助鱼拓画寄托对湖的向往、对自然的憧憬和返璞归真的美好愿景。

  升钟湖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水源条件,不仅渔文化源远流长,还孕育了丰富的饮食文化。火锅鱼、藤椒鱼、麻辣鱼、酸菜鱼、番茄鱼、太安鱼、冷锅鱼、啤酒鱼、红烧鱼及各种营养丰富的鱼汤、鱼头汤等系列深受当地群众和游客的喜爱。

  站在升钟湖景区游客中心极目远眺,群山苍翠,碧波荡漾。一湖之隔,就是被称为“中国西部最美渔村”的临江坪村。通过扶贫开发,曾经偏远闭塞的临江坪村如今已发展渔家乐近百家,成为人们休闲垂钓、享受美食的胜地。

  “我们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升钟湖景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将继续依托升钟湖美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乡村旅游资源,推动当地旅游业不断提质升级,促进旅游、观光、采摘、美食等多种消费新业态蓬勃发展,实现乡村旅游收入持续增长,助推乡村振兴。

  Part3 非遗文化古韵生香

  升钟库区是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双峰傩戏、店垭花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树皮画、双峰山歌、保城地灯、神坝皮影,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狮、根艺、柳树唢呐等便出自于此。

  南部县双峰乡村民冯明海家中,陈列着形态各异的傩戏面具。多年来,冯明海专注研究傩戏文化,收集整理傩戏道具和资料,组织傩戏表演等。

  冯明海介绍,双峰傩戏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表演者头戴面具,身着黄褂,下穿红裤加靠腿,脚穿草鞋或麻鞋,背小包袱,持擀面棍、洗锅刷等,在歌乐声中走叉步、丁字步、前后退步,动作风趣滑稽。

  随着社会的发展,升钟湖民间艺人充分吸收川剧、花灯、民歌、巴渝舞等各种艺术表演形式,对傩戏的内容进行了扩展,形成了如今成熟的傩戏艺术,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2009年,南部傩戏被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到双峰傩戏,就不得不提“川北四绝”之一的店垭花灯。

  川北民间花灯艺术相传始于唐朝,上世纪50年代传入南部县店垭乡荷花村。店垭花灯在表演样式上分为“天灯”和“地灯”两类。“天灯”的表演,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实质上就是灯戏。凡是拿灯表演歌舞、杂耍的就叫“地灯”。“天灯”和“地灯”合在一起,即组合成一台热闹愉悦的花灯戏。

  在熠熠生辉的升钟民间艺术中,树皮画同样如同瑰宝。一块普通的树皮,在升钟镇旋塘湾村人杜光显的手中,经过巧妙设计、粘贴,便华丽变身为一件件精致典雅的半浮雕式图画。作为树皮画民间艺人,杜光显博采众长,探索出的削木镶嵌画不仅获得国家专利,还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伴随夕阳的余晖,驱车行驶在蜿蜒平坦的环湖路,升钟湖秀美的身段尽显眼底,满目皆风景,人如画中游。回味升钟湖文化,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正让这葱茏如黛的群山和一泓碧染的湖水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如今,南部县正打造升钟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使其以全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她的厚重与博大,书写新的故事。

  南部记者站朱胤委张良夏雨婷

 
编辑:飞鱼
最新推荐    
讯传网版权所有 主办南充讯传网络有限公司
讯传网打造有影响力的商业信息网站 24小时客服:0817-2166602 QQ:322627909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川)字第0048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川网文 (2020) 1927-399号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号:川B2-20190242 蜀ICP备150066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