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王皮影拥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顶桂冠,是屈指可数的双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皮影戏(四川皮影戏)的代表性传承人王彪是阆中“王皮影”第7代传人。在时代发展大潮中,王彪扎根方寸之间,既专注于祖辈传承手工技艺,以技艺守望“记忆”,又不断探索创新,为皮影注入新的血液,用一双灵巧的手,赋予了影人灵魂。
A创新表演形式让千年光影艺术永葆活力
今年春节一过,王彪就一直没闲着。四川王皮影艺术博物馆几乎每天都有蜂拥而入的研学团队,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队进入王皮影艺术博物馆,首先便被进门处的巨幅皮影给扯住了眼球。“哇,这么大!”“好漂亮!”“用什么做的呀?”同学们很是惊讶!已有“皮影戏(四川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名人录”“国际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加身的王彪,亲自上阵,不厌其烦,给孩子们讲解皮影的历史文化、制作流程,甚至还亲自上阵给孩子们表演。
“对于孩子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真正走进皮影,点燃他们的兴趣,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种子,让他们也能加入传承和发扬皮影艺术的行列。”在王彪看来,跟旅行社合作,带来研学团队,能为皮影艺术发扬光大带来收益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难得的科普皮影艺术的过程。
灯光聚焦在舞台幕布的那一刻,坐在一起的孩子们瞬间安静了下来。“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方寸大小的幕布后,万千故事从王彪飞舞的手指之间倾泻而出。
为了让更多的人群,尤其是孩子们喜爱皮影。王彪不断思考如何赋予皮影这项传统的艺术形式新的表达风格。他在探索中推出了皮影新戏——《迪斯科》。不同于以往皮影戏中的角色都是古装扮相,在《迪斯科》里,王彪把人物的服装做成了色彩鲜艳的时装,配乐也不再是戏剧的敲锣打鼓,而变成了动感的迪斯科。
与此同时,结合近年来兴起的青少年研学旅行,王彪也利用自己的场地研发起了研学课程,比如他自己编剧并制作皮影形象的《小猴摘桃》,就围绕一只小猴子和一头熊展开,卡通形象搭配着“友谊”故事,寓教于乐。
“现在,我们基本上是根据多数顾客的需求上演不同的戏,外国朋友多的时候我们就演《千里走单骑》等传统皮影剧目,年轻人来了可能就会安排《迪斯科》,小朋友多的时候又有《小猴摘桃》《龟兔赛跑》等儿童剧。”对市场,王彪已很有经验了。
截至目前,四川川北王皮影艺术团已有20多个传统剧目和现代创新剧目,在位于阆中古城核心区的四川王皮影艺术博物馆365天不间断演出,每天3到5场,“巅峰时期年观众量超过15万人次,每天最多有上千人次观看。”王彪说。
B扎根市场土壤为皮影艺术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听故事、观皮影、看展览,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自己动手制作皮影。
王皮影的制作工艺分为制皮、起稿、开刀、染色、装配五个程序,选用上等牛皮,经刮、磨、画、刻、着色等三十余道工序,方可制成。在皮影形象的制作上,人物面部一般采用侧面造型,头帽可以根据剧情需要自由组合,须发也为真发,追求逼真的效果,王皮影不仅有着琳琅满目的传统形制皮影,还创新性地创作了与人的身量等高的大皮影,在全国皮影艺术界都是首创。
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上色,王皮影遵循经典的古风上色搭配,具有浓厚的年代感和韵味,皮影的色调多彩夺目,即使在舞台上受到那一层薄皮的遮挡,依然是最为显眼的一抹风景。
要代代传承下去,保养也是不可或缺的。烟草具有驱虫的功效,王皮影的传统制作方法是将牛皮制作的皮影泡在烟草梗泡过的水中,从而预防蛇虫鼠蚁的啃噬,同时也起到防潮的效果。
“随着时代发展,我们开始使用矿物颜料,不仅没有了虫害鼠害的威胁,还拥有了更艳丽的色彩,并且不易脱色,用这种方式制作的皮影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赞扬和肯定。”王彪说。
做好的皮影,孩子们可以带走,也可以在皮影博物馆挑选自己喜欢的皮影。近年来,“王皮影”旗下的文创产品已有上百个品种,包括书签、背包、冰箱贴、笔记本等不同类型。除了十二生肖、钟馗、关公、仕女、大熊猫等常见题材,还有根据阆中历史名人、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开发的春节文化系列产品。在四川王皮影艺术博物馆,还能根据游客的热成像制作皮影,将这份独一无二的“私人定制”带回家。
C主动敞开大门非遗传承薪火相传不断
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感兴趣是王皮影在做好传承工作中最基础的一步。
2007年以前,川北王皮影一直恪守着“传内不传外”的传统。王皮影艺术团成立之初,5名表演者全部为家庭成员。按照祖训,演员必须全面掌握雕刻、器乐、表演等全套皮影技艺。“这需要花相当长时间和精力来练习。”王彪告诉记者,为此,艺术团的规模一直上不去。
为解决这个问题,2011年,王彪打破祖训,从亲属中招收了6名大学生学员。经过几年学习,如今这6名学员已经成为川北王皮影艺术团的核心力量。
加强对亲属学员培养的同时,王彪从未打消从社会中吸收新鲜血液的念头。在阆中市文化部门的帮助下,王彪将目光对准了高等院校。经过对接,川北王皮影艺术团与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省内高校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研究、收集整理,以及传承保护等工作。
正是基于同高等院校的合作,才有了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皮影工艺·创作”培养工程项目阆中培训班的开班。而借着这股东风,王彪对川北王皮影的传承和推广又有了新的想法,
“我们对省内高校敞开大门的同时,也逐步扩展到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受益于此,目前任教于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的老师姜茜成了培训班中的一分子。倾听着川北王皮影的传承史,姜茜说:“结合日常教学,宣传推广非遗项目,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皮影艺术。”
今年3月26日,西华师范大学教学楼里,王皮影艺术团非遗讲座暨招聘宣讲会举行。王彪向该校美术学院300名应届毕业生发出现场邀约:欢迎大家加入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中来。
从被动接收皮影爱好者上门学艺,到主动敞开大门,同业内顶尖人士交流学习,吸纳有志之士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之中,川北王皮影走过的传承路,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