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洞山村产业园。

村民在产业园放线、撒灰,为种植蔬菜做准备。
日前,在高坪区龙门街道空洞山村一片新整治出的耕地里,有的村民在扯绳,有的在撒石灰。“市农科院来这里建蔬菜基地,我有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刚刚撒完石灰的村民李学春,一边拍着手上的灰,一边告诉媒体。
“2021年以来,空洞山村抓住通往中法农业科技园、欧洲风情小镇特色旅游景点必经之路的有利条件,加快产业发展步伐,以此带动乡村振兴。”龙门街道党工委书记柯真金说,该村产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思路清晰、发展规划可行、发展前景可期。
1.引入农业公司建起千亩柑橘产业园
高坪区有着“柑橘之乡”的美誉,但对空洞山村村民来说,柑橘种植似乎与他们“绝缘”。多年来,留在村里的村民主要种粮食,年轻人则选择外出务工。
前几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吹醒了空洞山村一方热土,也吹醒了村干部的发展之梦。引入产业发展,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不二选择。
2017年,村上引入波米尔农业。作为该村第一家引入的农业公司,波米尔农业在村里租赁上百亩土地种植柑橘,每亩每年支付村民400元租金。此外,产业园如果要用工,优先录用该村村民。
从此,空洞山村村民真正感受到“家门口务工”的含义。该村首批流转土地的村民也尝到了收取租金的甜头。
紧随波米尔农业的脚步,如福农业瞄准空洞山村,租下300多亩土地发展柑橘。
一样的租赁费,一样都是种植柑橘。不同的是,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空洞山村通过土地流转增收的村民逐渐增多。
“2019年我们在村上建起柑橘产业园,目前产业发展顺利,即将挂果。”港航公司派驻空洞山村柑橘产业园负责人何雨蒙说。
短短几年间,空洞山村的柑橘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如今,该村柑橘产业园已达1700余亩。“这片柑橘产业园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空洞山村村主任杨桂红说。
2.吸引业主返乡带动村民发展种植业
近年来,空洞山村乘高坪区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的东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实施土地流转,引进业主发展产业。2021年10月,高坪区江陵镇人钟顺国来到空洞山村,投资数十万元发展蔬菜种植业。他相中的是这里优越的交通条件、自然环境等。
钟顺国早年外出务工,在深圳一家企业打工,因工作中点子多、能力强,不久便当上车间管理员。淘得第一桶金后,他回到家乡做起了水果经营生意,并在市区原南门水果批发市场流下创业的汗水。再后来,他转向发展农业,前往遂宁租地种植蔬菜,一举成功后,为扩大规模决定返乡发展。
眼下,钟顺国在空洞山村租下的80多亩土地上,已建起近200个大棚。“翻春后,西瓜即下种,待西瓜收获后再种蔬菜。”钟顺国说,这种轮季种植的方式,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土地利用。
“钟顺国发展蔬菜种植业,不仅让部分村民出租土地收获租金,还让不少村民有了就地务工的机会。”龙门街道办主任王伟表示,更重要的是,通过钟顺国等业主的示范、引领,将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西瓜和蔬菜种植的致富路。
3.借助科研机构示范推广有机蔬菜
“各项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途经我村的成达万高铁、南充二绕过境高速已启动施工,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逐步形成,为吸引外部投资和促进本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这是空洞山村发展规划中的一段文字。透过这些文字,让人看到该村发展的前景。
“目前全村已流转土地2000余亩,成功引入凤仪湾农业、如福农业、波米尔农业、市农科院等优质业主。”杨桂红说,空洞山村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如果说,引入业主发展产业将带动村民增收的话,那么引入科研院校示范示种,无疑将极大提升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21年10月,南充市农科院蔬菜所相中空洞山村,租赁土地110多亩,种植蔬菜。
“我们在这里种植的蔬菜,不施农药和化肥。”市农科院蔬菜所所长杨鹏说,作为农业科研部门,市农科院有责任、有义务对免施农药、化肥的蔬菜进行试验种植,从而实现大面积推广,这正是他们在空洞山村租赁土地种植蔬菜的初衷。
在村干部的协调下,目前,市农科院在该村流转的土地已全部整治结束,育种和栽植前的土地整理工作已扫尾。
进入隆冬以来,每天都有几十名村民围着该蔬菜产业园打转。用村民李学春的话来说,在这里务工不仅可以挣到钱,还能学到种植蔬菜的技术。
杨鹏表示,随着该蔬菜基地大批有机蔬菜的面市,以及示范推广,“南充产”有机蔬菜将连同空洞山村产地一道,源源不断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目前,该村正探索建立‘村支两委+合作组织+农户’的生产专业化经营模式,在增加村民收入同时,力争经济、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柯真金说。